(取自goodtv 月刊)
天父對每個人的愛,正如我們看顧子女的心意。養兒育女如人飲水,滋味冷暖唯有親嚐,正是透過這樣的過程,我們得以體會天父的心。

親子關係,原是蒙受祝福的,聖經就明示:「兒女是耶和華 所賜的產業,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。」(詩篇一百廿七篇3節)這是個何等豐盛美好的應許!從起初神創男人、女人,使之結合,定意其生養眾多,就安置了如 此一份美好心意,以賞賜兒女為祝福,並且世代繁衍,綿延傳遞這份祝福。

既然如此,則令人疑惑地,對照現實中許多的親子關係,為什麼問題重重橫生?試看種種實際存在的代溝、不諒解、傷害,問題是出在哪裡?

回歸神起初的心意

思考神在這項創造的起初心意,可以透視到這份關係的本質。起初神創造伊甸樂土,以安置祂鍾愛的兒女,祂自己即是最完美的父,亞當、夏娃徜徉其中。直到人墮落了,天父依然未曾放棄祂的孩子,沒有一刻停止祂的愛。

為人父母的,想到這裡不免喟嘆,這不正是自己對兒女的態度?含辛茹苦無怨尤,多少個夜晚為子女大小事操心難眠,包括孩子成長中的叛逆、長成 後的違拗,嚐遍其中喜悅與辛酸,回頭方知,這不就是天父的心情?伊甸園裡的神人關係,正是世上無數親子關係的縮影;透過養育過程點點滴滴,我們得以體會天 父的心。

蒙福的教養方式

沒有任何一對父母能夠永遠保障覆庇孩子;出於神的教導,卻將保守一生道路。「你要保守你心,甚過於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(箴言四章23節)家庭教育是學校、社會等教育的發展基礎,在這階段,價值觀之建立、是非之分辨,足以帶出一生的果效,承受神的福分。

什麼是蒙福的教養方式?其實豐富的道理與應許,都蘊含在聖經中了。劉志雄長老的著作《按照聖經教導子女》,即從聖經出發,提出許多精確而實用的觀念和要領。所謂「教養」,就是有教有養;以下便從養育和管教兩大層面歸納出完整的觀念,再個別加以分項述之。

養育層面

從最基本的養育開始,首先須檢視的是,自身是否先調整了「做父母」的原始立場?不可忽視地,釐清並扮演好父母的角色,才是教養這主題的正本清源。
1.以身作則:

正所謂「言教不如身教」,如同貧瘠的園地無法花開馥郁,不成熟的人、不成熟的教養,也難以陶冶出成熟的品格。在孩子尚模糊懵懂的意識裡,直 接反映的,還有什麼比眼前父母的形象更強大真實?因此,一切要以身作則。欲得孩子真心尊重,必先尊重自己;怕孩子個性驕傲,就必須自己謙卑;願孩子性情溫 柔,自己就當長存忍耐寬容的心。

2.自我節制:

良好的身教,除了言行符合真理原則之外,也要懂得節制的藝術,親身樹立尺度合宜的舉措規範,尤其在話語方面。孩子小時並不懂話語中的意義,但所聽見的,卻將在性格中長久潛移默化。

所謂「過猶不及」,都是行為規範上容易發生的偏失,身為父母須特別注意,以智慧拿捏取捨。當然,人誰無過?家長也不例外。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權柄,自己做錯時往往難以低頭承認,然而,就因為身為權柄,才更須勇於認錯,為孩子帶來真正的勇氣。

3.建立親密關係:

對孩子而言,物質的滿足遠遠比不上愛的感受。沒有任何事物都不足以代替親情陪伴,研究也早已顯示,缺乏肢體擁抱的孩子,心中長期缺乏安全感,發展出的人格特質也偏於冷漠疏離。

許多家長會為了工作而忽略陪伴孩子,誤以為供應孩子優渥的物質是最好的付出方式,然而,對孩子而言,在昂貴的玩具都比不上一個無價的擁抱。沒有愛的同在,所有物質都是冰冷的,唯有親密感才能散發溫暖,成為孩子成長中最寶貴精神支柱。

4.了解孩子內在需要:

照著人性,發出去的愛往往參有自私與雜質,聖經卻說愛是「不求自己的益處」(哥林多前書十三章5節)。這句話落實於親子關係,包含不強加自己的期望,關注內在感受需要甚於外在行為表現;內在受到滿足,健康的心靈自然將流露於外,在聖經原則下活出神的義。

至於如何了解孩子的內在需要?「愛的同在」—陪伴是不二法門。每個孩子都有神所賦予的獨特秉性,也唯有花時間在孩子身上,才能觀察到神在他身上的美好計畫,適當地滿足和成全。

管教層面

雙親既然是神為孩子設立的權柄,負責在家庭中建立秩序,養育管教,帶領成長過程,發揮影響力。這裡必須有所釐清:權柄、權威這類字辭,通常 容易造成一種偏負面的錯覺印象,混淆於封建性壓迫挾制,故現代人漸漸反對權威,試圖解體、以自己為權威。事實上,聖經中強調的權威,是建立在關係上。愛之 所在,方為權柄之所立。

1. 以愛設立權柄:

沒有權柄,就沒有管教可言,而天上地下,最大、最完全的權柄,是創天地的神。試看神是如何做祂孩子的權柄?祂擁有全能,創造天地萬物,卻甘 願降卑順服,親自死在十字架上,用捨命來換取生命—真正的權柄,是從這樣至極的愛而來。你希望孩子的順服是出於懼怕還是甘心樂意?這便取決於你的權柄是否 建立在愛心與真理原則之內。

2. 取得平衡的管教:

管教,往往容易被人和處罰混為一談,而聖經上的管教,是成全。當你管教子女,動機是出於保護設想、修正偏差,還是發洩怒氣?管教時要發揮的是糾正、教導功能,而非心靈的壓傷,你是否在提出警告後,能立刻給予適當糾正?最難做到的是管教上的平衡—憑著公義,而帶出憐恤。

你對孩子行為的判斷,根據的是真理原則還是自我情緒?對孩子說出的教導,是否如聖經教導的「用愛心說誠實話」?能夠帶來美好果效的管教,永遠與關係齊行並重,而非證明自己。

3.以鼓勵代替處罰:

每個孩子都需要在被長輩的肯定中,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,因此許多時候,以鼓勵代替處罰,以肯定代替批評,不但能更以嶄新的眼光了解孩子更多 的長處,更能幫助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,以長處勝過短處。否定與壓制,往往導致成長中的自卑與叛逆;惟正面的鼓勵,帶來的則是健康的韌性與發自內心的順 服。
4. 共同敬畏神:

賴瑞‧葛福偉博士著作《樂在教養77招》中,其中一招是:「懼怕父母,只會產生欺瞞的心;敬畏神,則激發對權柄的尊重。」對孩子要以神的話為引導,而非陳腔濫調;應反映的是神的形象,而非自我,因為最大的權柄是神,愛也出自於神。
與其費心思考要用什麼方式建立孩子和神的關係,不如和孩子共同建立敬畏神的生活。帶領孩子去教會之前,先把敬拜落實於家庭生活;以親自帶著孩子禱告的過程,教導孩子如何禱告。共同敬畏神,也將共同蒙福。

主權歸向神

孩子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,亦即真正的擁有者是天上的父神,我們則只是神安排在世上為祂作看守的管家,然而,無形之中,許多父母在微妙心態上會錯把自己當做孩子的神,以致問題叢生。神是生命的源頭,孩子的誕生出於祂,道路也從亙古就為祂所立定,大衛曾如此禱告讚美神:

「我的肺腑是所造的;我在母腹中,已覆庇我……我未成形的體質,的眼早已看見了;所定的日子,我尚未度過一日,都寫在的冊子上了。神啊,的意念向我何等寶貴!其數何等眾多!我若點數,比海沙更多;我睡醒的時候,仍與同在。」(詩篇一百卅九篇13-18節)。

賜生命氣息的是神,這一生祂也都必看顧到底。陪伴孩子成長的漫長過程中,我們有時會疲倦灰心,然而,儘管人都有限而軟弱,父神愛的大能卻無限而寬廣。在世上,我們為祂看顧孩子,有一天祂將親自接手,賜我們同享永遠的產業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ateful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